一开始的想法

为什么我最开始会想要开一个球馆?其实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dream idea。在很久之前,我就想象着,是不是有一天,我可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球馆,把它建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朋友来了会打球的一起打球,不会打球的就一起喝茶聊天。

一方面是出于爱好,另一方面还是想做一些尝试。我一直觉得线上的尝试和收获,并不能给我带来持续的收益,特别是看到zy的一通操作,我深知互联网是千变万化的,行业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随时起飞,也有可能随时坠落,这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让我有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一直想要有事业,而不是项目,来支撑起以后的目标以及信心,线上很多的事情只能称之为项目,并没有很好的持续性和沉淀。

球馆就不一样,它会更像是一个相对稳健的理财模式,虽然收益没有那么高,但是风险其实也不大,羽毛球的整体需求还是非常浓厚的。而且当时决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处于疫情逐渐在消散的阶段,确实也没有想到疫情还能重新爆发得如此严重。

进行的过程

其实还比较庆幸当时找的合作的团队,他们在场馆运营的专业度上至少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厉害的。

前期的准备,我们就一致认为需要做一个相对高端的场馆,所以我们所有的配置都在往相对高端的方向走,一方面他们可能也抱有一定的期待,我确实也想要投资梦想,所以一拍即合。

为此,我们花了非常高的成本,做了条件非常好的地板配置和场地配置,基本上很少深圳的球馆能达到如此高的场馆配置了。而我们的场馆地址还在相对偏远的地方。

这确实是后来没有想到的,偏远一些的地方,不只意味着场租相对较低,更加意味着价格敏感度急剧攀升,虽然我们的定价也不算高,但是似乎稍微高那么一点,或者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客源就会变得不稳定,这确实是一开始始料未及的。

再一个就是因为疫情了,球馆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人气的累积,好死不死碰上了几波疫情,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趋势,就冷不丁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浇灭。隔离后的重新开始有时候不只是数据上的断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一些积极性磨灭。毕竟之前做的很多的事情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就会更犹豫接下来是否还能谈得下来。

这确实非常影响着一段时间以来的增长趋势,也影响了我们原本留下来的一片空地的转租行情,现在这个行情,确实很少人愿意来给我们租这块地方,也使它变得非常尴尬。

接下来的想法

长期来看,我理解运动场馆仍然是线下的行业里面不错的生意。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能满足人们很多的基础需求,包括工作会议、购物、教育等。日常大家一定需要线下完成的,出了出行、吃饭,就是运动了。运动场所提供了一个无法被居家或者线上取代的空间优势,以及有着的得天独厚的线下社交及空间感的优势。因此这是线下的强需求流量入口。

伴随着线下流量的注入,后续也有更多发展空间。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培训。现在政策导向下,对于教育、生育等强管控的前提下,大家更重视的就是对小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线城市对于生育的谨慎,另一个程度反映了当前大家对于小孩子综合素质提升的投入预期非常高。

运动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方面具备教育属性,但鸡的不是娃的学识教育,而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导向和趋势上都是比较正确的。

所以在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后,更多的思路就是往高端化的体验和培训切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