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馆的事情

球馆的事情结束掉了,也算是一个事情的收尾。

主要是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和最开始已经变了,它从一个具备一定选址壁垒,切入高端市场的「好生意」,变成了一个资源过剩,且成本控制远差于竞争对手的「垃圾生意」,仅仅经历了一个疫情。 疫情过程中的数据指标其实已经反应了很大的问题了,但是其实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吃了很大的亏。到后期,我们100块钱的定价,打完折80块,竞争对手直接定价60块,那我们运营品质做得再好,也就都没有意义了。

所以这个项目我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两个点:1. 本身壁垒有限,且在核心的优势壁垒被洞穿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新的壁垒形成再次反制;2. 面对数据的变动,对于未来的估算过于乐观;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优柔寡断的决策让我们错失了太多机会,原本可以在去年年中直接出售,可能还能获得一个好价格,原本可以在年前就停止继续投入,减少无谓的又多大几十万的投入。 这其中也有出于对合作伙伴的信任,也有一些不舍,让这里的决策因子变形,错失了很多原本可以更好止损的时间点。

关于成长和投资的理念思考

昨天在广深路上,和同事在交流对于创业投资的理念。确实很多时候,没有经历挫折的人是很可怕的,被保护得很好也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很低。 失败其实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没有在失败中收获足够的力量和知识,来应对下一次类似的失败。成功也并不那么显得值得庆祝,因为也许在推向一个更高的位置,可能摔得就更狠。

庆幸的是在这个阶段经历这样的事情,也算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在前一个阶段,尽管我很刻意地再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但是难以避免的极强的自我认同感,会产生藐视周围一切的观点和情绪。 这一点,有时候在和老爸的交流里,会像照镜子一样,暴露出来。

我能很深地感受到,在这之前,我说出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并不那么buyin的,觉得其实我挺强的,只要我假以时日,定能超越。 但是现在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我具备足够信心,投入不少精力进入的地方,踩到了坑。并且在挽回的时候,逐渐深陷,无力无助,毫无办法。确实心态上的感受很不一样,之前是无所畏惧,现在确实心生敬畏。

昨天的交流里,我其实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有时候是否足够强大,看的不是实际眼前的成就,而是真正的应对风险的时候的决策,以及应对失败的时候的保持理性和及时止损。在攀登高峰的路上,活着永远比高度更重要,在德州扑克的牌桌上,可以在这张牌桌上输得一干二净,但是一定要具备在另一张牌桌上重新起航的条件,才有翻盘的可能。赌博,不是赌命;

关于消费观念

最近有在看一些仿的大牌,然后刚好刷抖音看到了一条视频,很有感触。

他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虚荣的,都会希望获得一些在不同纬度越级的认同感,以及与同级或更低级拉开差距的标志性。 例如可能家产是A7的人,相比于家产是A6的人,可能会是一个名牌包包,能够彰显和A6的层级的不同;A8相对于A7,可能是一辆百万级别的豪车,可以彰显差异;A9相对于A8,可能是豪宅,A10相对于A9,可能是游艇、私人飞机之类的,再往上,可能是私人岛屿,甚至更高。

当然这可能是对于大多数,它会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欲望本身不集中在财富,而是在一些其他层面,例如知识、或者大社会认同感,例如公益,可能会追求一些其他的精神满足;另一个分支是到了足够高的高度,且已经从容于这个阶级,开始向下有极其强大的包容,类似于《天道》里面描述的类似,例如说会更刻意地彰显自己穿布鞋(马云),带电子表(李嘉诚),开普通车(任正非),类似于这种。

我认为后者分支是一个更进阶的状态,它在贪婪和欲望的路途里,是那种历尽千帆之后的不忘初心,看过山顶的风景之后依然能从容落地。回归到普普通通。

反过来又在思考,其实阶级差异得足够巨大,可能向下的这部分彰显就会变得无效,例如说游艇和飞机,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压根也不需要;例如说穿一套100万的大衣,在不是你的领域里的人,也压根get不到这其中你所彰显的独特之处。例如说当大家的聚焦点还在豪车,认为车贵一点就要开BBA的时候,你这时候去买一辆理想,觉得舒舒服服更重要,其实就容易得不到认同。但是这样的认同真的重要吗?我觉得是不重要的,如果这些人是你所需要彰显差距的受众,那可能重要,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已经远离了你所在的圈子,或者你已经远超越在他们的几个层级之上,那这个时候的不理解不认同才是常态,反而认同和理解此时已经可能是调档了。

有时候可能特别有钱,但是心态还停留在低层级的心态,作为亿万富翁依然非常想让那些A6的人知道,那就需要买一些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名牌包包、豪车,来彰显,这时候就还是暴发户的心态。 有时候,并不是需要真正多有钱,但是心态可以是有钱的心态。这时候可能就是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