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带给我的思路

前段时间,我其实陷入了一个非常停滞的阶段,主要其实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经过了前一个阶段的跃迁,我其实算是积累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前面一个阶段所设想的小目标,但是其实并没有真的想清楚下一个阶段自己应该定一个什么目标,有过一些中间态的思考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但其实说实话没有想得特别明白,或者说只是部分想明白了一些部分。 2.经过了球馆相关的一些较大挫折,虽然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完全输得起的范围,但是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打击的点是我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输,或者说重来一次我怎么样能够不输或者少输,所以一段时间里我想让自己冷静一些,尽量减少犯错,避免过于激进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带着这两个原因,我较长一段时间保持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因为怕输,所以控制了风险,不管做对还是做错的事情,实际上都控制在一个自己认为非常非常稳妥的范围之内。

稳定的工作,较大比重的房地产或商铺等固定资产的投资,股票里面较大比例的优质大盘股票或指数的投资等,都是我前一段时间内认为的稳妥的最佳表达方式,当然球馆其实也是当时在这样的考虑下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是看完《反脆弱》这本书之后,我重新在甚至这些事物的时候,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以前视角下面的稳妥,实际上是一个大概率的稳妥,小概率的开口向下的极端。大概率情况下,这些都能给我带来不错的稳定收益,但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也会让我一无所有,虽然这看起来非常非常极端,但实际上看完《黑天鹅》这本书,确实就觉得这个世界的运行模式就是一个极端斯坦而不是一个平均斯坦,极端事件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

所以当极端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之前所认为的大概率稳妥的事物,都是不堪一击的,而且实际上带来的损失会超过我之前的预计。这种虽然会觉得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事实证明,它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例如疫情这样的事情,如果在疫情没有发生之前,在我之前的思维中,发生的概率可能接近于「不会发生」,也不可预测,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它就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摆在那里。我之前一直困扰的点在于,我想要去用一些蛛丝马迹去预测或者预判疫情这样的事情的发生,来避免疫情实际给我球馆这个项目带来的潜在损失,看完黑天鹅这本书之后我突然有一些释怀了,这就不可能预测的,而且这也非常正常,我并不需要为我无法预测它无法规避它而感到苦恼,因为它就是世界的常态,也是所有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所以反过来,我应该想的并不是去避免这样的极端事件,或者预判这样的极端事件,而是应该调整我自己做的事情的开口方向或者收益曲线,一方面稳妥的那部分完全不要留向下的开口,例如工资,最多我就是被裁员了,并不需要因此而额外赔钱之类的带来额外损失;另一方面就是投资可以把曲线变得更美妙,例如如果可以用最多亏损10块钱的成本,去博取一个100块钱的机会,甚至是1000块钱的机会,虽然大概率会亏掉这10块钱,但假设有一定的赢的机会,例如2%的机会能赚1000,98%的机会亏10块,实际上收益的期望值还是1000*2%+10*98%=29.8,依然是正的,虽然这是一件看起来「赢面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如果这10块钱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无关痛痒的损失,那这可能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也许上面这个曲线还不够完美,如果更极端一些,可能是0.02%的机会,去赚取一个100万,但是99.98%的机会亏掉10块钱,没错,这看起来很像彩票或者赌场游戏,但是它和彩票和赌场的最大的不同是,彩票和赌场的收益期望值一定是负的,但这件事情,我们判断它是正的才会去做。如果它收益期望值是正的,甚至正的非常多,那这个曲线无疑真的非常的美妙。

为什么我现在会更喜欢这样的东西,主要是出于两个思考,一个是我现在需要什么,一个是我现在不怕失去什么?

前段时间,我一直和hyy在讨论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退休,到底什么时候回汕头,到底怎么样的情况回汕头什么样的情况不回汕头,等等。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本质的点,就是如果我现在的状态,不管赚多500万,还是亏掉200万,实际上回汕头的生活水平都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和影响,以及实际上对留在深圳生活也没有非常本质的影响。

那现在对我来说,什么样的状态才是真的能有提升的呢,我其实觉得现在这种状态,如果回到汕头,已经接近天花板了,意味着我多赚再多的钱,可能实际上回汕头也就过得和现在接近的快乐水平。 但如果是在深圳,那就很不一样,现在在深圳,其实并没有算是比较好的水平,只能算是同龄人的中等偏上吧,房子也没有办法买太大,实际上有很多的问题例如通勤时间、后面的小孩教育学位,等等很多偏刚需的问题,就是相对还没有办法解决得很好的问题。

看懂了这个,那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还要留在深圳的?我留在深圳是因为现在我的生活状态比我回去汕头要更好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无疑是回去汕头会更加舒服,舒服得多,也从容得多。那我留在深圳为了什么,其实不就是为了博取一个更好的生活水平嘛。前面讲了多赚500万在深圳依然没有现在回汕头好,但是如果多赚2000万,或者以上,例如5000万,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当于可以在深圳可以达到在汕头才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自己设想中的天花板的水平(这个和每个人的物欲有关系,我理解我够了,其他人可能不一定够,或者其他人不需要这么多,这个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就是物欲和资产的对应关系,或者说是财务自由的主观理解)。能达到这个状态的情况下,我可以达到一个,实际生活水平不差于现在我能在汕头达到的我最理想的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还能额外享受到深圳给我带来的其他的便利,包括高端医疗、交通(更四通八达的机场)、更高端的教育,更丰富的阿姨资源等等,那有这么多钱可以换取的生活品质,确实深圳就已经会达到一个比汕头更好的水平。

好了,算完了这些,我也就看明白了我需要的是什么,以及我不怕失去的是什么,转化成钱的维度我可以非常简单地来衡量这件事,先更简单一些算,抛开工作和其他的被动收入,待会再讲工作和被动收入的意义。抛开来算的话,其实我现在就相当于我完全可以用200万的成本,来博取一个2000万的收益,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值得的,输了对我的生活品质的折损可以说是极小,但是赢了对我的品质提升可以说有质变,或者说多一种更好的选择路径。

想明白了这些,再重新看理财、房地产投资等的选择,我突然顿悟,我之前担心,不敢拿大的资产去买股票,例如我只敢拿2-300万放在里面,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怕亏掉200万以上。我买房,搞球馆,也是这样的想法。搞球馆这件事情,我之前评估,最差最差其实就是亏掉我100万,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实际上最后的情况大家也知道,我实际上亏掉了300多万,这是完全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和想象的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发现,买房也是很容易轻而易举就亏掉这么多的,我同事已经亏掉了全部的首付,相当于1500万的房直接亏了600多万,等等,这些看似非常非常稳妥的投资标的,实际上,在碰到非常极端的事件的时候,都是如此不堪一击。虽然这在以前看来,都是概率小得非常非常小的,例如深圳的房产,已经连续涨了20-30年,都完全没有出现过会亏30%甚至更多的情况,在以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以前会觉得,就算是不涨,也不可能大亏,最多小亏。但事实就是证明,这就是可能发生的,不是完全不可能,甚至是已经发生了的事。

想到了这些,其实我突然有点后背发凉,我原以为的稳妥,实际上是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击。它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大概率的情况下,能够给我获得一些收益,这些收益不算多,相比于如此大的本金来说,确实不算多,但是在极端情况下,确实有可能直接把我清空到掉落阶级,完全不是只有200万这么简单。

那有什么方式可以不掉落阶级,又保留一个向上翻越的可能性呢,那肯定就是以小博大了!

回过头去看,小说项目不也是如此,实际上会亏损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如果放在股票市场,也许就是期权,甚至是末日期权的概念和逻辑。这简直太美妙了,它亏掉的钱很可控,就是全亏掉了,你已经知道是多少了,但是能够给你一个开口向上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无限的。你可以输无数次,因为每一次输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你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你如果被一次极端砸中,那可能是一个非常质的飞跃,就有点像之前小说的项目一样。

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是无法预测的,也是难以控制的。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让自己的选择的收益曲线是一个损失可控但收益无限的,而不要去做一个损失可能很大但是收益很大甚至很小的事情,至少对我现在这个阶段来说,不适合。这种当然不是不能做,假设当我本来已经一无所有的时候,这种无疑性价比更高,因为差和更差,对我来说已经完全没有区别了的时候,那这种才是真正能翻身的机会。但我现在不是,我现在是要求稳,那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损失变得可控,当极端事件击中时,我依然有保留在牌桌上的能力,同时如果更好的是,当某些极端事件击中我的时候,甚至能给我带来超出意料的收益。

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向上翻越的最佳方式。

工作和被动收入和时间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剩下的就变成了我基础应该先做好什么之后再来博,我应该拿多少来博,以及我应该博到什么时候。

基础做到什么

很明显,我现在的状态很好的点在于,我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有很稳定的现金流,父母或其他亲属不需要我分担额外的太多。我现在已经维持了一个对我来说非常好的生活水平线,基本就是除了买房之外,想要买什么,我喜欢的想要的都可以买(当然前提是我物欲并没有那么高)。那其实我现在需要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其实就是花一部分的精力来维持住这个现金流就可以,只要能维持住,我就能轻而易举地生活地还不错,并且这个维持的方式,不要给我带来太大的困难或者其他负面的影响,例如身体健康,例如情绪心情,例如时间自由度。这个对我来说,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如果回到汕头,我可以比较轻松的通过收租和收利息来囊括这个目的,这些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其实不太需要做太多的考虑,只有当它有碰到很大的变数的时候,我才需要重新来思考这个问题。

拿多少来博

前面有讲到,实际上我的短期目标就是维持住目前我非常好的生活状态就可以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实际上除了房子,其他开支的话钱是够花的,甚至还有盈余。拿对于生活不影响的博的方式,就是拿盈余这部分来博。

盈余这里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现金流的盈余,这部分其实很少;另一部分就是存量资产的盈余,这部分目前更多的是带来一个更好的心态,所以多一些少一些其实差别并没有特别大,且量级稍微大一些,对我来说就更加合适。所以结合前面说的,其实现在亏掉几百万,对我来说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不会真正的伤到根本。

博到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其实是真正应该想清楚的,因为如果真的达到一个在深圳可以自由的状态,但是实际已经白发苍苍了,那其实也已经享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个好的生活状态,所以对我们来说,一定是有一个时间限的,这个时间限目前初步能共识的是大概40岁,或者40之前的一些重要节点,例如35,例如娃开始上学,等等。所以对我来说,可能这个时间线就是最慢不要超过40岁,其他还有很多一些考虑因素,这里就不在这篇展开了,有机会我想得更详细一些,然后再来好好梳理。

小结

想明白了上面的这些事情,其实一切就变得豁然开朗,我之前想要的求稳,其实并不稳,我想要的现金流的获取方式,其实也不应该用开口向下这么多的方式来获取,因为它本质上就已经不是好的现金流了,而是一个开口向下的脆弱的投资,现金流只是它收益的一个体现方式。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其实是用更加稳妥的方式来获取现金流,以及稳住我目前拥有的这部分资产,然后用其中一部分损失了也非常可控的部分来做博弈,博弈这部分就应该做得更加激进一些,而不要像之前一样畏手畏脚,赢就应该大赢特赢,反而要保障的是输的话可控,而不用太过于考虑或者担心这里的波动太大,波动如果不大,博取到向上跃迁的机会就会更小,只有波动更大,向上的机会才更大。买500万正股,和买20万期权,博取到500万收益是一样小概率的事件,但是同样是亏损,20万虽然大概率亏,但是亏掉的只是20万,500万有不低的概率小亏,但是有极小概率大亏,一旦碰到这种极小概率,被极端事件砸中,那这个损失其实是较难承受的。所以这并不稳妥,但具体哪些才更加稳妥,哪些才真正开口向上且期望值是正向的,是我接下来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现在就是目标至少看清楚了一些,有一种比较通透的快感,赶紧记录一下,也很感谢分享给我播客和好书的我的好朋友。